合乐_合乐888平台注册_招商
合乐_合乐888平台注册_招商
主页、星游娱乐注册、主页
作者:管理员    发布于:2023-11-13 23:36    文字:【】【】【
摘要:主页、星游娱乐注册、主页 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临沂汤头温泉旅游度假区、临空经济区(河东经济开发区)、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管委会,区直有关部门,上级驻河东有关

  主页、星游娱乐注册、主页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临沂汤头温泉旅游度假区、临空经济区(河东经济开发区)、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管委会,区直有关部门,上级驻河东有关单位:

  经区政府研究同意,现将《临沂国际生态城河东产业发展规划(2019-2025年)》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培育壮大“343”产业,是我区深入实施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既是重大机遇,也面临严峻挑战。

  自“十三五”以来,全区上下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立足“一三五”总体目标,全面落实“八八举措”,扎实推进新旧动能转换,全区经济社会保持了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实现主要经济指标增长“走在前列”。

  2018年,全区生产总值达228.56亿元,同比增长9.5%,位居临沂市各区县第一,增速远高于山东省6.4%的水平和全国6.3%的水平。2018年,GDP增速位居全市各区县第1位。2011-2018年,全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7%,该时期增速高于同期山东省7.7%的水平。

  2018年全区收入稳定增长,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6.2亿元,同比增长12.3%,增速远高于同期山东省6.3%和全国6.2%的水平。2011-2018年,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长14.7%,远高于同期山东省9.4%和全国8.4%的水平。

  2018年,全区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5.6:46.2:48.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2.76亿元,同比增长3.1%;第二产业增加值105.65亿元,同比增长9.1%;第三产业增加值110.15亿元,同比增长10.9%。与其他各区县对比,第一产业占比较低,第二、第三产业规模相当,分别占GDP的46.2%和48.2%,发展态势均衡。

  现代农业项目加快落地,农业现代化和高效化的趋势明显。农业“新六产”融合发展,奥正等7个田园综合体加速推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快培育,2018年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50家。

  工业加速崛起,强力推进实体经济特别是先进制造业发展,制定实施激励工业经济、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政策措施,激发市场活力。2018年培育“个转企”1306家、“小升规”26家,新增市场主体10689户、总数达5.1万户。111个技改项目完成投资100亿元、增长8.7%,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1%。

  第三产业发展迅猛,依托区内资源载体逐步壮大。加快实施十大现代服务业振兴计划,实现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0.9%。

  2018年全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33亿元,同比增长9.5%。2018年全区投资率(固定资产投资与GDP之比)1.02,高于同时期全国0.71和山东省0.78的水平。2011-2018年期间,全区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5.8%,高于同时期全国9.5%和山东省10%的水平。

  2018年进出口总额34.6亿元,2011-2018年,全区进出口总额增长率为4%,高于同期全国3.2%和山东省2%水平,全区整体进出口总额处于平稳增长趋势。

  2018年,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8.2亿元,同比增长9.1%。2011-2018年期间,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率15.5%,均高于同期全国9.3%和山东省8.8%的水平,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保持稳定快速增长态势。

  2018年,全区实际利用区外资金142.8亿元,同比增长18%。2013-2018年,全区利用外资年均增长率16.5%,远高于同期全国1.6%水平。创新驱动战略加快实施,成功获批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示范县区,截至2018年全区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14家,引进先进技术85项,有效发明专利总量达101件。

  我区产业结构已形成做强二产、做优三产、稳定一产的基本格局,但存在高端产业供给不足,自主创新能力尚待提高,利用传统产业成本优势和制造优势形成的产业竞争优势难以持续,新产业新产品供给潜力释放仍需时间,产业升级还未实现。

  第一,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结构不合理,传统产业比重大、层次低、发展速度慢,进一步发展面临瓶颈,也制约了新业态融合。

  第二,产业发展仍以依赖资源消耗的外延增长方式为主,创新驱动水平不高,科技成果转化率低,高附加值产品比重较低,产业发展基础不够牢固。

  第三,全区规模以上企业数量偏少,以中、小、微型企业居多,“高精尖”企业数量少,效益差、产值低,造成产业生产上的资源浪费、重复生产。

  旅游资源开发程度不高;区内龙头企业少,温泉疗养、红色旅游等特色产业品牌知名度较低,尚未形成相互促进的集群效应;我区财政资金投向较为分散,利用外资增长率自2015年以来持续下降,仅2018年小幅上升,资金支持投入不够;相对匮乏的土地要素约束了产业发展的进一步用地需求;缺少系统的人才引入机制。以上资源、资金、土地、人才四大要素发展优势相互牵制,合力不足,而不利因素阻碍作用相对突出,产业发展整体力量耦合不足。

  2018年,全国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强度(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为2.19%,山东省为2.15%,但我区仅为1.98%,科研创新投入力量明显落后。产业创新与转型认识不够,忽视工艺创新与管理理念、营商思维的同时进步。从软环境看,企业发展活力不足。“放管服”改革还没有完全到位,营商环境还需进一步优化,产业创新意识有待进一步加强。

  当前,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重要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十九大报告提出,紧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贯彻发展新理念,坚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战略、乡村振兴战略、区域协调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军民融合战略,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着力加快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在党的十九大精神指引下,全国各地新一轮高质量竞争格局正在加速构建形成。

  十九届四中全会强调,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重大成果,借助临沂国际生态城建设,我区把握生态文明建设精神,落实“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美丽中国”发展理念,坚定不移推动绿色发展,谋求更加高质量效益的深刻变革。

  随着我国经济步入新常态,经济增长从高速转为中高速,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从要素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我国进入经济结构转换的关键期,也进入产业结构转换攻坚期。

  临沂市受环渤海经济圈和长三角经济圈多重辐射,位于西部经济隆起带、鲁南城镇发展带和临日城镇密集区内。河东区对接临沂市“中心城的中心区”战略规划,以建设现代化生态宜居中心区作为核心战略,叠加本区公路、铁路、航空的区位优势以及温泉、文化等资源优势,努力构建绿色高质量的经济发展模式。

  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贯彻新发展理念,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要求,遵循世界眼光、国际标准、全省领先、沂蒙特色、河东优势,深入落实“12366”发展举措,把建设现代经济强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作为主攻目标,把建设生态宜居中心区作为核心战略加快推动建设国际生态新城,打造业态新区、生态样本。实施“343”产业培育计划,聚力加快发展、创新发展、高效发展、绿色发展,全面追求生产美、生态美、生活美,开创现代化生态宜居新局面,奋力实现大美新临沂美丽河东区新跃升。

  本规划的空间规范范围为:全区行政区域范围下辖的5个街道、3个镇:九曲街道、相公街道、太平街道、汤头街道、凤凰岭街道、八湖镇、汤河镇、郑旺镇。行政区域隶属河东区管辖的芝麻墩街道、梅家埠街道、朝阳街道因产业发展职能仍归临沂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故不在本规划范围之内。

  本规划的时间范围:采用数据的基期年为2018年,规划时间为2019-2025年。

  全面应用物联网、云计算、电子商务等新技术;加快培植信息软件、高端装备等新产业;培育跨境贸易、众创众包众扶众筹、农业新六产等新业态;推广智能制造、大规模定制化生产等新模式。

  近期目标——到2025年,国际生态新城建设取得初步成效,产业转型升级取得重要进展,新兴产业框架体系初步形成;以“四化”促“四提”实现“四新”战略取得重大突破。

  中期目标——到2035年,产业转型升级基本完成,战略性新兴产业处于产业发展主体地位,新产业、新业态不断巩固发展;

  远期目标——到2050年,建成具有本地特色的、可持续的、优势显著的产业发展集群。

  坚持全域统筹发展,坚持空间布局与功能布局相统一,突出重点,整合资源,创新机制,构建形成“一城引领、两岸一廊、五区集聚、全域协同”的产业发展格局。

  根据本区各产业区位及功能特点分工协作,因地制宜地进行统筹布局,资源优势互补;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原则促进全区整体产业布局的可持续进步;不断创新发展模式、管理体制、建设路径,增添发展新动力。

  依据国家相关产业政策,从宏观上确定整体布局导向,明确产业发展近期、中期及远期目标。依据省、市发展规划确立本区总体规划阶段和任务,从中观尺度确定产业发展规划的具体目标和实施方案及实现途径。依据本区区位优势、各产业功能定位,统筹优化配置全区要素资源,综合协调功能区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

  根据我区生态环境、交通位置、资源禀赋等要素条件因地制宜进行功能布局的合理划分。各功能区发挥自身产业优势,积极承接相关区域的产业转移,增强自身在整体功能布局合作中的分工协作程度,为畅通产业发展路径提供保障。

  在区域规划与区域经济格局上形成横向与纵向战略协同,在农业资源、生态环境、能源规划、环境友好型工业产业、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循环经济产业、战略新兴产业、配套服务产业、政策举措等方面形成产业与机制的优化组合。在确保生态安全的前提下,推进生态资源资产化、资本化。

  紧密围绕国家战略规划,优化组织结构,推动发展和生态协同共进,实现生态、经济、社会可持续进步。产业布局总体确定为以各产业全域协调为发展目标,“点状区与轴带”的开发模式。

  全区将以“一城引领、三廊带动、五区集聚、全域协同”为总体框架,构建功能性特征明显、分区划分清晰、布局合理的产业功能区。充分发挥中心城区引领作用,两岸一廊总体布局,通过功能分区融合与产业区聚集促进关联产业发展,发挥各主体定位优势,促进全域产业整体升级。

  “一城”即发挥我区作为“中心城的中心区”的定位要求,积极融入临沂市城市发展空间战略规划,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突出科创、教育、居住、旅游等功能,构建合理城市空间布局,全面提升中心城区首位度,实现科技生态化、产业低碳化、管理现代化、城区智慧化。

  沂河东岸宜商宜游经济带。重点发展以总部经济带动的现代金融业;以手动工具、五金配件为代表的五金机械产业;以4A级景区、特色小镇、红色旅游、文体融合为引领的文化旅游业;以铁路、机场为依托的电商物流业。积极举办沂河水上运动挑战赛等体育赛事,打造体育活动品牌,推动文体旅产业深度融合发展。

  汤河宜居宜养田园廊带。完善普通住宅小区、康养结合住宅社区配套设施建设;深入实施生态大水网工程和“绿满河东”工程,强化水环境治理和水系贯通,加快建设汤河国家湿地公园,努力打造生态宜居居住环境。依托汤河两岸区位优势,谋划医养健康产业结构,形成宜养廊带区域。

  沭河西岸宜业宜创产业带。聚集科研院所落户沭河西岸,重点培育新能源新材料、高端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新兴产业,做好产业宣传与招商工作,为新兴产业项目推进搭建平台。推动形成若干个产业集群,形成科技成果聚集、人才聚集、资本聚集的创新创业策源地,打造全市一流科教创新产业带。

  依据资源优势建设五个全区产业发展的主平台,集聚特色经济和优势产业,打造若干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区域经济增长点。

  总部经济示范区。以沂河东岸宜商经济带为依托,着力完善现代金融产业布局。积极引进财务公司、资管公司、金融企业、科研中心、营销中心等总部型机构,支持本地创新型、领军型企业成长为总部企业。

  农业高新示范区。推广农业高新技术孵化及产业化应用,打造体验型、智慧型、循环型、终端型农业,建设乡村振兴战略示范区。

  康养旅游休闲区。着力促进温泉旅游、医养健康、旅游地产、旅游产品加工等产业发展。打造以温泉度假为核心,集养老养生、娱乐休闲、生态宜居等功能为一体的“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温泉旅游度假目的地,积极创建国家级温泉旅游度假区。

  高端生态制造区。以沭河西岸宜业产业带科技创新布局与沂河东岸宜商经济带发展理念为基础,着力促进五金机械、建筑建材、电商物流、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等制造产业的高端生态化转型与升级。以“绿色优先”的理念奠定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等新兴产业的发展基础,强化落实科技创新园区“绿色经济”的新型区域经济增长点。

  创新创业示范区。依托沭河西岸宜创产业带、汤河宜居廊带环境优势及布局理念,重点发展教育培训、文化创意、智能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等产业。形成生产、生活、生态融合,园区、社区、城区和校区融合的发展布局,促进建成以产学研合作、先进产业、居住休闲为主导功能的创业区。

  五金机械产业、现代高效农业及健康食品加工产业、建筑建材产业为我区传统产业。传统产业赋能重点在于通过软环境的改造、产业发展平台的构建等措施,切实为产业发展瓶颈提供解决方案,激发产业潜能。

  2018年,全区五金机械企业606家。五金机械产业在全区9个镇街都有分布,其中,九曲街道分布企业190家、凤凰岭街道分布企业128家、相公街道分布企业113家,是全区目前拥有五金机械企业数量最多的镇街,分别占全区五金机械企业总数的31%、21%和19%。2018年,五金机械行业完成产值180亿元,同比增长16.5%。2018年实现纳税1.5亿元。

  产品门类主要涉及手动工具、五金配件、机械设备、园林工具、门窗类、模板模具6大类,1.1万个品种五金工具。目前已有5家高新技术企业,11家“一企一技术”,12家“专精特新”企业,走上技术发展道路。先后被中国五金制品加工协会、中国铸造产业协会授予“中国五金工贸城”、“中国铸造产业集群区”等荣誉称号。

  全区拥有我国北方地区最早也是最大的五金集散基地,市场商铺2000余家,是国家级专业批发市场,年交易额100亿元以上。五金企业与五金市场、钢材市场两大市场相得益彰,实现了供、产、销一体化,产品辐射全国各地及世界150多个国家和地区,形成了群体的集聚效应、品牌效应,竞争优势明显。

  到2025年,五金产业规模以上企业产值突破220亿元,其中过10亿的达到2家以上,过亿元的达到55家以上;规模以上企业达到120家以上,“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达到35家以上;市级以上科技研发平台15家,市长质量奖5家;产业集约化、智能化发展的长效机制形成,自主研发能力、自我发展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得到显著提高,产业链条得到延伸。

  面向多元化需求促进产业升级改造。当前,社会对五金产品的需求越来越多元化,我区将适应这一潮流,促进五金机械产业升级改造:

  工具五金包括各种手用工具、园艺工具、成套工具、防爆工具、装饰机具等。向专业化、集群化、高档化方向发展,在继续保持行业有序、健康、较快增长的基础上加大结构调整力度,实现由污染粗放型向集约环保型,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化,由量能扩张向品质提升转化,由低价格向高附加值和优质优价转化,由OEM贴牌为主向自主品牌转型。在工具制造业,推广精密锻造技术和热处理节能环保技术,实现节材降耗、提质增效,提高市场竞争力。

  建筑五金包括丝、钉、网、水龙头、管道连接件、门窗及配件、厨卫五金等。在建筑五金业,推广精密铸造、冷轧、冷镦、冷拔等新工艺,实现节材降耗、降低产品成本的目标。玛钢管件产品应注重新型材料的使用,提升铸造工艺和相关热处理设备的水平,增加产品附加值;丝钉网产品应强化现场管理,严控电镀工序;门窗、厨卫五金配件应提高产品的可靠性和稳定性,提升加工设备提高加工精度,提升产品质量。

  日用五金包括刀剪、针、钮扣、保险柜、多功能食品加工机、不锈钢器皿、炊具、餐具等。在保留传统优势、发扬“工匠精神”的同时,要将传统的技艺和文化融入到新技术、新产品、新领域中。着重从原材料、设备、工艺方面入手,营造精益求精的行业文化和行业氛围,全面提升日用五金产品性能、使用效果和质量稳定性。通过自动化、智能化设备的引进、推广,提高行业综合效率。

  锁具包括各类门锁、家具锁、车船用锁、机电一体电子锁、楼宇对讲锁等。锁具向高档化、智能化发展,重点加强“互联网+”智能识别系统、远程控制系统和锁具表面处理技术的研究,加强产品研发力度,在连管联控技术基础上,突破家庭门户自动监控信息控制技术。

  炊具和炊事机械包括不锈钢锅、不粘锅、铸铁锅、和面机、切菜机、面条机、面包机等。炊具作为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产品,推进重点领域实现战略跨越,构建适应现代产业发展的技术体系,在新材料、新技术上更多投入。以健康品质为消费导向,将铁锅将成为行业新的增长点,提升铁锅比重。不锈钢、不粘炊具和炊事机械应抓好产品质量,进行产品创新。

  精密五金包括压铆紧固件、汽车紧固件、精密加工件及定制非标件。随着重大技术装备的大型化、参数的极限化,开发更多具有耐高温、高压及耐辐射、腐蚀等性能要求的高端紧固件,是市场所需。

  借力高质量发展向产业智能化与人性化转型。随着地产精装、互联网整装、定制家居等新业态兴起,会出现更多非标准化和个性化需求,持续加大生产自动化投入,全面实施设备自动化改造,大幅提高产能,以提升五金产品附加值:

  发展DIY五金产品。五金产品设计以容易安装及维修为主,走可自行装配产品智能化、人性化的发展道路。

  工艺设备智能化。引入先进成型和加工方法、智能检测和在线检测装置、智能化生产和物流系统及检测设备,提升制造工艺和装备水平,全面推进标准提档产品升级,推动全区五金机械行业提升。

  围绕龙头企业建设五金产业园。努力培育已经落地的金科临沂智能制造科技城项目、山东华业表面科技生态示范园项目,打造成引领全区五金产业转型升级的龙头项目。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发挥集聚效应,全力招引高成长性、尖端性五金企业和上下游配套企业入驻,形成闭合式产业链,建设河东区五金机械产业园区。

  合作共享促进产业研发。联合名校围绕前沿产品进行创新研发,并将各名校作为人才储备库,储存后备人才;聘用五金机械领域专家建立五金研发教学、培训机构,获取前沿信息,提升研发效率。

  在产品上加大创新投入的基础上,淘汰低端热处理设备和电镀、喷涂设备,提升工艺技术水平和清洁生产水平,引入高标准五金加工共享工厂,推进五金加工热处理服务中心、电镀中心、喷涂中心、检测检验中心“四个中心”建设。

  自主开发的产品申请知识产权保护,并积极购买国外发明专利,占据行业技术制高点。

  品牌和市场双重国际化。以产业质量打造国际化的河东五金品牌,应用大量技术创新成果,引入具有前瞻性和先进性的技术指标,参与五金机械行业标准制定,打造品牌知名度,掌握行业话语权,对标国际,谋求产业跃迁抢占先机。

  实现我区五金机械企业与跨境电商的高度契合,配套建设跨境商品交易中心、信息交流中心和博览中心。聚集五金电商业户、跨境电商服务群体,实现生态聚合,带来杠杆效应,构建跨境五金电子商务生态圈。增强五金行业主要出口目的地市场与全球电商主要渗透市场融合、五金行业优势出口门类与线上高潜力热门品类融合,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提升河东五金行业在国际上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在凤凰岭街道着力打造五金产业园区,采用生态化的生产工艺,发展集群优势。主要进行五金配件、手动工具、门窗类产品、模板模具、园林工具及机械设备的生产制造,延长产业链条,突出五金产业的传统优势。

  2018年,全区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3.8亿元,增长3.5%;农产品加工产值48.9亿元,增长43%。先后被评为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全国蔬菜重点区域基地县、全国生态建设示范区、全国节水示范区、全省农业产业化先进县区及全省农产品出口重点县区。

  现代高效农业稳步发展。全区以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为引领,围绕沂沭汤“三河四岸”建设,拓展休闲旅游农业,打造以河为轴的绿色生态农业通道,重点发展了高效农业与休闲农业为现代农业主导产业的融合发展模式。已规划落实凤凰岭街道1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按照建设集“生产+加工+科技”于一体的“有边界、无围墙”的现代农业产业园的要求,在太平街道、八湖镇40平方公里的区域内,以都市休闲农业、蔬菜加工和绿色稻米为三大主导产业,打造省内一流的现代农业产业园。

  健康食品加工业优势明显。全区现有脱水蔬菜产业拥有AD蔬菜脱水生产线条,MD生产线条,是全国最大的脱水蔬菜加工基地。肉食加工从传统屠宰加工,发展形成生鲜肉产品、高低温肉制品、即食食品等多个系列。水果罐头产品有什锦水果、蘑菇、芦笋等30余个品种。产品畅销2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国际市场上获得了良好的产品美誉度。

  产品市场多元化发展。农社对接、农超对接、农企对接等经营模式稳步推进,沂蒙红嫂、老庄户、老渔翁等十余家农产品企业与临沂九州超市、银座超市、上海蔬菜集团等签订合作协议进超入市。积极拓展海外市场,出口农产品销往美国、欧盟、日本、韩国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多家食品加工企业熟练掌握运用国际贸易规则,产业的国际化水平不断提升。大林食品、万德福食品成功进入英国乔瑟食品、麦当劳、李锦记等世界500强全球营销系统,扩展了企业的销售渠道。

  大力实施“双十四百”工程(即打造10个现代农业产业园,10个田园综合体,培育100个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00家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100家示范家庭农场,100个知名农业品牌)。通过拉长产业链条,推进绿色生产,提高产品质量,提升经济效益,加快实现高效农业及健康食品加工业高质高效发展。

  到2025年,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有效提升,全区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到30亿元,增速保持3.5%;全区新发展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12万亩;建立农产品品牌省以上著名商标25个、“三品一标”认证品牌70个以上;农产品出口额达到16亿元。将“河东稻米”打造成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区域公用农产品品牌。创建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5家,争创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区、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区。现代高效农业及健康食品加工产业产值(增加值)增速保持7%。

  依靠先进科学技术、优良物质装备、集约组织方式、新型从业人才,重点发展以环保、绿色、健康、养生为理念的现代高效农业及健康食品加工业发展。

  建设循环型生产基地。推进品种改良、品质改进,推广生产设施、示范技术、质量管理标准化,果沼畜、菜沼畜、稻渔(鸭)综合种养等生产模式,广泛应用病虫害统防统治、绿色防控、生物防治等措施,推动种养加一体、农牧渔结合循环发展;改善储藏、保鲜、烘干、清选分级、包装等初加工条件,促进商品化处理,减少产后损失。

  推进农业与旅游、教育、文化、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以特色泛农创意产品产业链为发展基础,辅以园林景观和基础设施,融合观光、游乐、养生、度假、会议、博览等多种功能,以文化创意经济、健康养生经济、银发经济、儿童娱乐经济、婚庆经济、绿宠经济、培训经济、展览经济等产业为经营内容,形成以娱乐健康创意农业为导向的综合农业土地综合开发项目。加快龙园、奥正、南亩春耕等一批田园综合体建设。

  大力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大力发展多元化多层次多类型的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培育各类服务组织,积极拓展服务领域。加快发展智慧农业、定制农业、体验农业等新业态,建设农村电商、云农场、冷链物流等支撑体系。推进农机服务环节向农业生产全过程、全方位延伸。通过物联网及信息技术在农产品保供、应急生产、质量安全监管、病虫害防治、农业环境保护、农产品产销对接等领域的应用,提升综合生产能力、监管服务效率和社会化服务水平。

  积极发展功能性农产品。支持中药材、菌类和茶叶等营养功能成分提取技术研究,大力发展食药同源农产品种植养殖,开发营养均衡、养生保健、食药同源的加工食品。加强功能农业技术研究,综合采用农业技术、生物工程、生物营养技术等,积极发展功能农业,开发富硒、富锌、富钙等功能性农产品,建设一批功能性农产品生产基地。

  打造生态农产品特色项目。采用有机肥、人工种植、人工除草、田里饲养稻田鸭等方式,进行生态种养,实现从种植到收割都未使用农药,保证稻米的优良品质和食用安全并建立生态稻田示范区。依据太平、八湖稻米、蔬菜等优势农产品产业带,打造脱水产业聚集发展区,争创特色脱水产业小镇。集中优势资源,建设生猪养殖示范区、肉禽及蛋禽生产基地、特种动物养殖集中区。

  进行生态原产地认证。夯实脱水蔬菜的全国影响力,树立“河东原产地”标签,进一步加大“玉湖莲藕”“汤河海棠”国家地理产品标志品牌的推介宣传,加快完成“河东稻米”国家地理标志品牌认证,引导农业绿色种植、标准化生产。鼓励发展规模养猪、禽类养殖、食草动物养殖。依托凯佳、大林、天同等骨干企业,通过园区建设、技术创新、品牌培育、推进“互联网+”等路径,强化品牌生态原产地认证进程。

  强化食品安全与品牌推广。以争创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区和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区为引领,重点推进晨越肉制品、大林脱水蔬菜、“樱花雪”面粉、“老庄户”大米、天同罐头、“百益斋”酱菜等品牌、商标建设,鼓励企业建立完整的食品安全追溯体系,鼓励凯佳食品、天同食品、园源食品等企业筹划建设垂直电商平台。

  依托项目促进研发中心建设。依托大林、天勤、田源等企业,招引达利食品、天狮集团等重点企业,支持凯佳食品全程可追溯食品加工产业园、鑫升食品年产300吨调理品等项目的建设,支持瑞泽生物项目发展,引领带动食用菌产业发展。推进凯佳食品、大林食品、天同食品、田源食品、天成面粉等企业与高校和科研机构产学研合作并建立技术中心、研发中心。

  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按照“自主创新、加速转化、提升产业、率先跨越”的思路,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以技术推广为载体,推广应用新型日光温室、智能温控、物联网、水肥一体化等先进生产技术。实施农业科技展翅行动,加强前瞻性现代高效农业科技研发,引领产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充分利用各种农业科技资源,搭建农科教创新平台。建立成果转化激励机制,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加强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建设,探索建立“创新团队+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新型农业科技服务模式。

  提升农业机械现代化水平。实施装备优化提升、技术示范推广、作业规模推进、智慧农机、人才培育等项目,推进全程全面、高质高效“两全两高”农业机械化进程。开展关键急需、智能高效、绿色环保农机装备研发创新,提高农机装备信息收集、智能决策和精准作业能力,着力提高水果、蔬菜等经济作物机械化作业水平。加大新机具、新技术试验示范和推广应用力度。实施农机现代化标配工程,促进信息化与农业机械化深度融合。加强农业机械化技术人才培训,培育一批热爱农机、善于钻研、技艺精湛的“农机工匠”。

  以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为引领,围绕沂沭汤“三河四岸”建设,以汤河为轴,于中部区域着力打造优质粮食作物种植区、西部都市体验农业发展区、东部采摘休闲农业发展区、北部传统蔬菜种植区、东北部现代畜牧业发展区、南部高端苗木经济发展区,打造八湖脱水蔬菜特色小镇,做好粮油及果蔬加工产业升级。

  全区建筑建材产业拥有2个山东省著名商标,4个山东名牌产品和圣福源家居、伯利恒家具、万隆等名企。正在加速推进建筑建材传统制造产业存量变革,努力把河东打造成全国知名的高档建筑建材基地。

  2018年,木业企业主要以工业园为依托,共有规模以上木业企业16家,实现工业总产值合计11.75亿元,主营业务收入11.45亿元,利税合计4583.2万元,利润总额达3373.4万元。

  我区建筑建材产业主要包括木业与建筑两大门类。木业产业初步形成了以木材加工、板材生产、家具制造为主导的较为完善的产业体系。2019年成功吸引临沂恒越、临沂圣泰、临沂仁德、山东东源、临沂东越、山东玫瑰装饰等6家专业承包壹级、建筑施工总承包贰级企业落户我区。

  建筑建材产业上游产业主要包括林业木业生产和石料原料生产产业;建筑建材产业细分市场主要包括木板加工、家具制造、木制工艺品、水泥制造产业;建筑建材产业的下游产业主要包括家具展销、建筑业、高性能混凝土产品生产等。

  随着中国家装市场的发展,如何通过材料创新与效率提升,满足日益增长的家居家装需求与不断突显的生态保护需求,成为建筑建材产业的转型升级的关键点。建筑建材产业发展抓转型、促提升,实现优中更优。实施融合发展工程,加快新型建筑建材企业转型升级。力争到2025年,规模企业由36家发展到50家,产业产值达190亿元。

  大力实施大建筑业、大企业和大市场“三大战略”,加快推进河东工业园木业转型升级示范园建设,继续落实招商引资工作,引导建筑建材企业绿色发展的经营模式,积极开拓市场,壮大产业规模。以环保红线为发展底线,以现代绿色技术为牵引,发展满足外向需求的建筑建材产业。

  集中力量突出发展优势项目。以海螺水泥的生产技术优势以及广泛市场业务、中联水泥的高效运营模式为依托,集中力量打造产业优势项目,促进规模化发展。依托圣福源、尤氏家具等先进企业,强化创新,改进工艺,植入“互联网+”,促进建筑建材产业精深加工和产业集群化发展,集中发展1-2项全国性优势项目。

  积极拓展建筑建材经营模式。支持企业发展“线下展示+线上成交+线下配送+线下安装服务”“线上营销、线下成交”或“线下营销、线上成交”经营模式,通过设置大型体验店、中心体验店等方式,提升产品知名度。着力构建高档地板砖、高档水泥生产、装配式建材、全套木制家具、家具产品展销、整体家具产业链产业融合发展。

  逐步退出落后产能。积极贯彻《关于印发绿色建材产品认证实施方案的通知》、《山东省关于统筹推进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精神,逐步退出落后产能,重点发展以塑木为代表的新型绿色建材,建立绿色建材产品名录,在政府投资工程、重点工程、市政公用工程、绿色建筑和生态城区、装配式建筑等项目中率先采用绿色建材。

  发展新型绿色建材。对标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实施促进绿色建材生产和应用行动方案。加快推进全市家具、装饰装修产品改造升级,以健康、生态理念打造健康家居产业,着重发展新型塑木复合材料等生态洁净型建材,发挥塑木材料节能环保、安全可靠、轻便易运输等特点,打造绿色塑木核心产业园。发挥“中国板材之都”、“花岗石之乡”的优势,结合全国首个林产工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改造提升传统建材产业,发展新型绿色建材。

  扩大绿色建材产品市场占有率。结合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棚户区和危房改造、美丽宜居乡村建设等,推动绿色建材产品应用,在绿色制造领域加强产、学、研、用互动交流,增进绿色制造业合作。依据《绿色建材评价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推进建筑建材产业绿色制造发展进程,采用对回收家具和其他废旧木材进行技术加工、开发农作物秸秆新能源和清洁生产,解决资源制约瓶颈,开拓原材料的一种新的供应源。

  推行清洁生产。支持企业提升清洁生产水平,开发并利用适用技术实施节能减排技术改造,推广适用于建材的能源梯次利用技术装备,推进能源、环境、节水合同管理。

  深化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工业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在建筑建材产业的应用,加快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标准普及推广。促进信息技术在节能降耗减排和循环经济等方面的广泛应用,加快推广企业能源管控中心项目建设。支持建筑建材企业开展信息物理系统应用,推广应用大数据、数据仓库、决策支持系统(DSS)和商务智能(BI)等信息技术,加强企业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和市场动态监控预警。

  生产过程智能化。深化智能感知、工艺分析、在线仿真等技术在生产过程中的集成应用。推进数字化车间、工业机器人、智能传感器、智能仪器仪表、在线检测设备、固体废弃物智能化分选装备、智能化除尘装备等应用,推进建筑建材工业生产过程数字化、智能化、柔性化。

  建立产品销售大家具平台。推广集家具产品零售、家具实景体验、品牌文化体验等功能于一体的大家具平台,加强伯利恒、圣福源、大立华、尤氏、美轮、徽韵匠相和红木等家具公司的市场渗透能力,推动家具产业由传统的工厂生产向个性化的“整屋订制”转变。改进工艺品工艺,向家具装饰、旅游休闲和园艺绿化等方面延伸。

  深化家具加工、工艺品制造及装配式建筑建材的绿色化、智能化发展要求,在九曲街道、相公街道,郑旺镇、汤河镇做好木材加工、板材生产、家具制造及水泥制造的提档升级工作。

  文化旅游产业和电商物流产业是我区的特色优势产业。河东区历史人文、红色和民俗宗教文化底蕴深厚,温泉旅游资源得天独厚,生态旅游资源独具特色,而文化旅游逐渐成为人们生活追求的新时尚,文化旅游产业也已突破传统旅游业的范畴,逐步演变为一个多方位、多层面、多维度的综合性大产业,这将给河东带来巨大的文旅产业发展机遇。河东区还具有天然的陆路交通优势,随着电子商务规模的不断发展,电商物流产业即将进入更广阔的“蓝海”发展阶段,河东区可依靠陆路交通优势,扩展航空、航运等其他交通运输形式,大力发展电商物流产业。

  文化旅游产业是跨地区、跨行业、关联度较高的产业群体。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增强文化旅游产业整体实力和竞争力,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迫切需要,也是带动我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源泉;根据国家旅游文化产业分类,结合我区实际,本规划中的文化旅游产业包括文化旅游业、会展广告业、文化艺术品生产经营业、文艺创作演出业、广播电视电影音像业、文化体育娱乐业、艺术教育培训业、网络文化服务业等。

  临沂市委、市政府相继作出“加快发展全域旅游、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市、打造红色文化圣地”的战略部署,将河东区定位为临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重点地区,河东区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1394”工作思路,把旅游业纳入“五区托一城”发展战略总体布局,以开展“全域旅游创建年”活动为抓手,以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和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为目标,以各类旅游活动为载体,着力将文化旅游业培育成全区重要支柱产业。

  全区共拥有省级汤头温泉旅游度假区1家,国家4A级旅游景区2家、3A级旅游景区4家,省级旅游强乡镇2个,省级旅游特色村3家,其他市级以上全域旅游品牌40余个。2018年,全区接待游客31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0亿元;2019年上半年旅游产业增长明显,全区接待游客200万人次,同比增长5%,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9亿元,同比增长11.8%。

  近年来,我区不断高水平举办旅游品牌赛事,提升河东知名度,成功举办了多届河东全域旅游推介会、百里沂河水上挑战赛、中国(临沂)国际温泉旅游文化节、国际陶笛艺术节、沂州海棠节、草莓采摘节等品牌赛事活动,大力提升了河东旅游影响力。

  区委区政府加快推进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创建步伐,召开了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创建动员大会,并印发了《河东区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实施方案》,创建工作稳步推进。东夷文化旅游项目的旅游集散中心、生态旅游停车场、文化导入区以及瞻蒙门已建设完成并投入使用,华侨城汤头文化旅游综合项目、河东区汤头文创小镇综合体项目、中国古建筑群落汤养文化园项目、鲁商知春湖项目养生中心、膳食中心、健身中心、华太旅游产品加工园项目均在稳步推进。积极丰富旅游产品、多样化开展旅游活动,不断提高河东旅游知名度、影响力。龙园旅游区、临沂国际影视城、观唐温泉等景区,先后举办了新春庙会、元宵灯会、花朝节、汉服节、龙虾节等系列节庆活动,不断扩大影响力,提升河东美誉度。

  建成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到2025年,全面建成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确立旅游产业的战略主导地位,全域旅游发展模式更加优化,初步完成旅游体制和机构改革,加快景区建设、产品升级、产业融合,全面实现河东旅游产品特色化、景区内外环境一体化、旅游公共服务网络化和全域覆盖、旅游服务精细化、旅游环境和投资环境得到提升、旅游综合执法和市场秩序规范化,公民文明素质全面提升,在“点、线、面”建设、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旅游标准化管理等领域成为全国示范,打造全国一流的文化体验、温泉康养和乡村度假目的地。旅游业与一二三产业加速融合,旅游新业态加快发展,旅游业对全区GDP的综合贡献率达到20%以上,对财政的贡献率达到15%以上,旅游新增就业占当年新增就业的20%以上,农民纯收入20%以上来源于旅游收入,20%的建档立卡脱贫人口通过旅游实现脱贫。

  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到2025年,年接待游客达到7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接近120亿元,人均消费接近1500元。规划完成建设1-2个旅游龙头项目,提升一批传统景区点,培育一批乡村旅游精品项目,推进一批文化旅游和高端度假项目。争取汤头国家级温泉旅游度假区创建成功,A级景区达到12家,争取打造1家5A景区,2-3家4A级景区,景区质量大幅度提升,把旅游业培育成为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

  带动农村就业创收。到2025年,推进旅游特色村镇建设,树立一批河东农业和乡村旅游品牌节庆,借助乡村旅游发展,推动河东旅游目的地建设,提升城区功能,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促进农业升级,保障农民和当地居民参与旅游,促进居民就业和增收,真正实现“以旅富农、以旅兴业”。

  推进全区绿色发展。到2025年,居民生态保护意识显著提高,促进生态资源保护,城区绿化覆盖率达到50%,实现生态环境保护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双赢,成为生态宜居典范区域。通过旅游发展、生态环境保护和三废处理,实现主要旅游区三废处理率达到100%。

  建设现代职业教育发展集聚区。逐步配合、引导各类职业院校搬迁至集聚区发展,积极吸引省内外职业院校搬迁、建立分校或合作办学,逐步打造成为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示范区。到2025年末,力争在校生规模达1.7万人,成为辐射鲁南苏北地区的职业教育基地,打造教育培训产业化基地。

  ①高标准提升景区能级。持续提升旅游景区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推进东夷文化旅游(沂州古城)等项目建设,积极创建4A级景区,形成一批4A级景区群。围绕汤头省级旅游度假区,加快建设一批依山傍水的景观节点和串珠成链的美丽廊道,推动旅游景区从传统观光型向高品质旅游休闲度假功能复合型转变。推动汤头旅游度假区争创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打造东部生态城城市休闲娱乐新地标。

  ②高水平提升旅游体验。以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全覆盖为目标,注重基础设施的完善,制定和规范行业统一服务标准,构建旅游信息咨询、安全保障、交通便捷、行政服务、旅游环境等六大类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加快推进旅游购物中心、全域旅游服务区、军部游客服务中心建设,丰富夜间旅游功能和主题节事活动,延长游客停留时间,提升满意度。建立河东旅游大数据库,在高速公路、飞机场、滨河大道等建设旅游交通引导标识牌,大力推进星级旅游厕所建设,强化旅游文明建设,开创全域旅游发展新格局。

  ③高起点打造精品线路。以汤泉度假区、煤炭疗养院等单位为依托,充分发挥河东本地医养健康资源优势,开发康养旅游产品,吸引省内及周边地区游客。充分发挥生态优势,沿沂、沭、汤三条生态走廊,串点成线,全力打造沂河东岸旅游产业带、汤沭河乡村旅游产业带和金刚岭、长虹岭周末农场采摘旅游产业带。引进国内外大型旅行社和战略合作者,开拓国内外旅游市场,实行江苏、安徽、青岛、日照、徐州、枣庄等同城旅游联盟战略,策划推出“一日游”、“两日游”等精品旅游线路,联动打造跨区域旅游精品线路,争取有更多景点成为省、市旅游重要节点,全面融入“好客山东”“亲情沂蒙”旅游大格局。

  ④高品质做强市场主体。支持跨地区、跨行业、跨部门整合文化旅游资源,推动连锁经营、跨界运营,实施重组一批、引进一批、转型一批的文化旅游品牌企业培育工程,整合好资源,发展龙头项目。发挥好国有平台作用,提高整合、开发、利用文化旅游资源水平。充分用好新旧动能转换优惠政策,采取产业基金、PPP等形式吸引社会资本进入旅游市场。以“双招双引”为抓手,引进一批战略投资商、国内外知名文化旅游企业落户河东,带动本土旅游企业经营理念、商业模式和企业治理能力的全面提升。支持发展充满创新活力的旅游中小企业和旅游创客。支持旅行社网络化经营,鼓励优势旅游企业到市外、省外、境外投资设点,拓展营销网络,提升发展实力。

  ⑤高质量推进产业联动。积极做好“旅游+”文章,推动旅游与一二三产深度融合。推动文化旅游融合发展,以发展文化旅游产业项目为依托,加强文化旅游园区基地建设,加快推进东夷特色文化旅游小镇、文创小镇、中国古建筑群落汤养文化特色园等重点项目建设,形成文化旅游产业发展集群和聚集区。研究梳理河东历史文脉,深入挖掘河东文化底蕴,加强对凤凰岭文化、祝丘故城遗址、分金台遗址等文化遗产的挖掘阐释。进一步挖掘彩印花布、草柳编等民俗文化资源,开发传统工艺品及非遗衍生品;借助温泉旅游文化节、白塔街“三月三庙会”、临沂国际影视城庙会、龙园春节庙会、全区民间秧歌汇演等民俗节庆活动,打造文化旅游产业亮点,拓展影响力,提升美誉度。推动“旅游+农业”,以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抓手,依托草莓、雪桃等特色农产品,积极打造一批农产品采摘体验基地,建设一批生态小镇、风情小镇、美丽乡村。推动“旅游+康养,积极利用本地康养产业发展优势,联合开发短期、中期、长期等不同康养健康产品。推动“旅游+工业”,依托传统五金制造行业优势,支持工业企业大力发展旅游业态,推进智造小镇建设,争创2个工业旅游示范园。推动“旅游+体育”,依托我区“省级体育产业基地”的优势,积极举办承办各类品牌赛事,促进体育赛事游。推动“旅游+商务”,加快特色旅游商品、纪念品开发,争创2处以上省级旅游商品研发基地,在解决游客在哪吃、吃什么,在哪住、买什么问题的同时,带动商务旅游发展。推动“旅游+红色”,提升新四军军部旧址暨华东军区华东野战军诞生地纪念馆,打造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红色旅游目的地。

  ⑥多元化引进高等职业教育。加快九天飞行学院、温泉旅游学院等院校建设,为临空区飞机改装、飞行培训、飞机维修等航空产业和汤泉区旅游产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依托临沂科技职业学院建设,加快推进成人教育再就业培训基地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建设。鼓励各大企业与职业院校合作,建立校企合作联盟。统筹利用各类教育培训资源,开展就业技能培训、岗位技能提升培训和创业培训,打造“河东劳务品牌”。积极对接中科院、兰州大学等国内外知名院校落户大学城,并以此为契机打造河东智谷。

  以汤头街道为基础,布局汤头温泉旅游度假区和汤头文创小镇,大力发展温泉旅游相关产业和文创产业;以八湖镇为基础,布局刘店子乡村旅游区,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农家乐、康养等相关产业;以汤河镇为基础,布局汤河郑旺花海旅游区,大力发展特色旅游产业;以相公街道为基础,布局东部大学城,大力发展高等教育、职业教育、教育培训等相关产业;以相公街道、凤凰岭街道为基础,布局相公凤凰岭文化产业园,以九曲街道佳画文创公司为基础,布局佳画文创电商产业园,大力发展文创产业。

  电子商务物流(简称“电商物流”)是主要服务于电子商务的各类物流活动,具有时效性强、服务空间广、供应链条长等特点。加快电商物流发展,对于提升电子商务水平,降低物流成本,提高流通效率,引导生产,满足消费,促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全区电子商务主体已达到1600余家,活跃卖家数6000余人,网上活跃用户数19.7万人。全区经营业户中有工商营业执照183家,有道路运输许可133家。2018年,实现物流总额371.9亿元,居全市第2位,同比增长9.3%。佳画文创电子产业园年营业收入高速增长,顺丰、中通、申通、圆通等全国性物流与快递公司在河东建立配送网络;建成华阳物流、容大物流、机场物流、公铁联运物流等7家物流园区(企业);公路物流拥有2000多条国内配载线多个县级以上城市。航空口岸获准临时开放,已开通临沂—广州全货机航线。

  佳画文创电商产业园是一家以传承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为使命、以原创类文创产品为核心、以线上销售为渠道、以互联网大数据算法为驱动的生态型家居互联网园区。现有运营中心、产品中心、研发设计中心等9个部门,员工240余人,其中大学及以上学历人数占比超过35%,团队人员平均年龄27岁。园区充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不断提高文创产品质量和效率,旗下拥有25个自有品牌,在国内主流电商平台均有直营旗舰店或授权分销商。2014年来连续4年稳居天猫行业综合排名第一。

  山东万宝电子商务创业园有限公司是河东最大的电子商务创业园,园区办公面积1.5万平方米,共有入住电子商务创业企业120余家,各类电商人才700余人,被临沂市人民政府评选为2015年度“临沂商城十佳示范园区”,2016年初被中共临沂市委评为先进园区。2017年初被中共临沂市委评为先进企业。河东电商创业园创办了临沂五金网,为五金市场商户提供网上宣传、在线订单、网络支付、营销推广等电子商务一条龙服务。创业园也为部分创业者提供电商服务和相关行业的创业机会,入住了一批电商骨干企业、高科技企业、创业孵化企业,另外,创业园扶持大学毕业生、和返乡农民工等各类人员利用电子商务自主创业。园区免费提供创业指导和创业培训。

  全区7家物流园区(企业)中,从物流园区的主要服务类型来看,2010年前投入运营的河东货运信息配载市场、容大物流园、金盛泰物流主要以货运配载、接货分理、仓储分拨等传统物流服务为主;2010年后投入运营的国投华阳物流园、临沂机场航空货运枢纽工程(含顺丰速运)、华阳公铁联运物流园区、空港物流城主要发展第三方物流、公铁联运、航空物流等新兴物流,但总体处于起步阶段。从占地规模来看,我区物流园区占地面积在20-600亩不等,属于小型物流园。从主要运输货物类型上看,传统物流园区以河东主导产业产品为主要运输货物,新兴物流园区运输货物类型更趋多样化。

  到2025年,基本形成开放式、一体化、功能性、网络型现代商贸物流发展格局,全区物流总额达到800亿元。培育成功1个以上千亿级市场集团、10个以上50亿级市场、10个以上供应链平台企业、10个以上物流科技领军企业。

  加快市场集约整合。坚持政府主导、规划引领,明确各专业市场提升标准和发展方向,加快市场改造升级。提升业态层次水平。物流园不仅要实现运输效率,还要保证运输从业人员的基本生活、服务配套,以物流为核心多业态共同发展。加快钢材市场的外迁工作进度,市区目前其他市场逐步向主城区以外搬迁。支持传统市场业户公司化改造,支持向体验式、品牌化等商贸新业态转变,建设产品创意设计中心和供应链管理服务中心,实施产品创意设计、加工制造、品牌培育、产品体验与发布、会展与交易一体化运营,加大对经营渠道的掌控能力。

  打造城乡配送体系。利用我区五金、农产品、食品等地产品优势,解决工业品下行、农产品上行困难问题。按照“物流+互联网+农村”的理念,建立农村电商服务点,将快递、商贸、互联网与物流资源进行整合。加快以鲜活农产品、食品为主的电子商务冷链物流发展,依托先进设备和信息化技术手段,构建电子商务全程冷链物流体系。大力支持电商培训平台,积极发展农村地区电商主体,动员农村地区居民参与电商业务,发展特色农产品电商。

  加快物流科技提升。吸引国内外物流科技院校、科研机构、企业总部和高端人才等入驻。支持物流企业加大科研投入,举办中国物流科技展和高峰论坛。整合商城物流信息化平台和相关政务信息资源,开展供应链创新与应用,建设开放性供应链公共服务平台。推动商贸业和物流业全产业链和价值链融合协同发展,建设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实施智能仓储建设工程,打造区域性智能货物集拼中心。实施多式联运工程,实现多种运输方式的无缝衔接。

  提高电商物流信息化水平。分期分批、分类分级壮大商城网商群体,尽快完成专业市场电商化改造,建设全国网货集散中心。推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二维码、RFID、智能分拣系统、物流优化和导航集成系统等新兴信息技术和装备在电商物流领域的应用。引导发展智慧化物流园区(基地),推动建立深度感知的仓储管理系统,高效便捷的末端配送网络,科学有序的物流分拨调配系统和互联互通的物流信息服务平台。鼓励和支持电商物流企业利用信息化、智能化手段,加强技术和商业模式创新,推动电子商务与物流的融合发展、良性互动。

  开展物流专业人才培养。把物流人才队伍建设纳入规范化轨道,制定物流人才培养和引进计划,联合国家、省、市物流教育机构,重点引进和培养物流学科带头人、物流管理人才、物流技术应用人才。同时,结合全区“科教创新中心”的建设,提升全区科教发展水平,引入物流相关专科院校或分支机构,系统培养国际注册物流工程师(ICLE),适应物流产业化发展的需要。

  推动电商物流集约绿色发展。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将生态基础设施建设和绿色智慧物流体系作为主要抓手,不断推进园区绿色低碳发展。鼓励传统物流企业充分利用既有物流设施,通过升级改造,增强集成服务能力,加快向第三方电商物流企业转型;鼓励电商企业和生产企业将自营物流向外部开放,发展社会化第三方物流服务。支持具有较强资源整合能力的第四方电商物流企业加快发展,更好整合利用社会分散的运输、仓储、配送等物流资源,带动广大中小企业集约发展。支持电商物流企业推广使用新能源技术,减少排放和资源消耗,利用配送渠道回收包装物等,发展逆向物流体系。

  以临沂东部商城为基础,布局电商物流产业商贸带,大力发展电子商务、新型商贸等相关产业。

  积极推进安丰“一带一路”跨境电商创业园、吉宇冷链物流产业园、天翔冷链物流园和铭泰国际智能装备产业园等项目建设,有序引导配载市场、家电市场等专业批发市场和物流园区向东外环沿线集聚。依托安丰“一带一路”跨境电商创业园,大力发展跨境电商,加快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

  结合中国(山东)自贸区和“一带一路”综合试验区建设,统筹临沂国际机场、临沂公铁联运物流园和临沂综合保税区三大口岸,落实通关一体化模式,开展河东商城进出口保税物流业务。依托临沂国际机场东大门航空货运区建设,推动机场东片区拆迁和鲁商电商物流园建设步伐,发展货运包机,培育航空物流。

  医养健康产业和现代金融产业是我区的战略新兴产业。我区具有丰富的温泉疗养资源和河滨生态景观,在人民物质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人口老龄化加剧的背景下,医养产业发展前景广阔,可充分利用自身特色资源优势,把握医养健康产业发展时代契机。临沂市委、市政府做出了打造临沂国际生态城的重大决策部署,我区迎来了打造总部经济、区域金融中心的历史机遇。

  全区以“一心引领、两区承载、二园集聚”作为医养健康产业总体布局,即打造医养健康中心,打造全省医养结合示范先行区和省级健康服务业创新发展试验区,打造以河东区第一人民医院为龙头的医疗产业园,打造以汤头煤炭温泉疗养院为龙头的医养产业园建设。我区于2017年获批省级健康服务业创新发展试验区、2018年河东区医养健康中心获批全省医养结合示范单位。

  医疗健康服务方面,全区现有省、市级医院3处,二级民营医院2处,专业公共机构3处,镇街卫生院11处,村卫生室233处,卫生技术人员2623名,床位2925张。目前已形成以市人民医院东医疗区、市第五人民医院为龙头,以益康中医院、康宇中医院、煤山中医院、广济医院等为骨干的医疗产业集群,在盐疗、蜡浴、椎间盘后路径技术及三维快牵技术方面位居国内前列,重点建设智慧医疗产业楼项目。

  医养结合建设方面,全区设社会办养老机构8处;政府办医养结合机构3处:九曲护理院、汤头护理院和郑旺护理院;正在建设中的社会办医养结合机构2处:鲁商知春湖·国际健康城和区人民医院医疗康复养护中心。共有养老床位数1260张,其中公办养老床位840张,民办养老机构420张。山东省煤炭临沂温泉疗养院由周恩来总理亲自批准,已建成鲁商知春湖和九曲、汤头、郑旺3个中心护理院共4个医养结合项目。

  医药发展方面,引进培育翔宇健康制药、君瑞医药、宏欣医药、康宇中药、张江生物银行、中科梅奥医学实验室等多家医药企业。

  重点发展医药总部经济、高端化学原料药、药物制剂、医疗器械、医用包装材料制造业。目前,张江生物银行临沂分行一期已投入运营,康美药业山东运营中心和山东优板医用高分子材料项目已签约落地,中科梅奥共享实验室、君瑞医药、伯克特医、宏欣医药均已开工建设。

  到2025年,医养健康产业发展成为我区支柱性产业;新建城市道路、社区公共场所和涉老设施场所无障碍化率达到100%;城镇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覆盖率达到100%。培育12家以上年销售收入过亿元生物医药企业;初步建成规模化、标准化的智慧健康服务体系和大数据产业体系;大力开发具有消费引领性的健康运动项目,构建健康运动产业生态圈;将河东打造成为辐射鲁南苏北的健康养疗共享地。

  巩固医养健康产业作为我区主导产业的定位优势,充分落实“以养促医,以医带养”理念重点实施医疗提升民生工程,着力发展壮大温泉疗养产业规模。以健康临沂建设为主线,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四新”促“四化”,积极推动医养健康服务、医药医疗规模等领域推动多业态深度融合发展和协同创新。

  培育温泉疗养产业集群式、连片式发展。发挥沿沂沭河生态走廊与汤河两岸的河湖、湿地养生资源和生态农业优势,依托“中国温泉之城”品牌,充分发挥汤头温泉全国四大甲级温泉疗养品牌优势,深化知春湖、观塘温泉、奥华温泉等项目建设内涵,文化娱乐特色定位明确,推动温泉旅游、温泉地产、温泉养老等产业集群式、连片式发展,以“假日健康游”理念引领温泉康养旅游新浪潮。

  依托温泉疗养打造医养健康中心。树立“康养圣地”品牌理念,发挥省级健康服务业创新发展试验区、全省医养结合示范先行区载体平台作用,以山东省煤炭临沂温泉疗养院院为龙头,建设集“康复医疗、综合医疗、疗养保健、医养结合、健康促进、卫生职业教育”功能于一体,特色突出、技术优良、服务优质、多元发展的创新复合型卫生与健康基地。推动重点康养项目建设,全力打造医养健康中心。发挥温泉水疗、泥疗、蜡浴、电疗、光疗、磁疗、盐疗、艾疗、针灸及推拿等中医中药优势,打造健康服务业创新发展试验区。

  构建生物医药研发与应用相互促进格局。利用翔宇集团医药大健康产业平台,大力发展医药总部经济;支持君瑞制药、伯克生物、中科梅奥医学实验室等新技术企业,与国际国内知名企业开展合作,主动承担国家、省级重大医药项目。促进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生物、工程技术在医疗服务领域的深度融合。

  提升医疗技术的国际化水平。围绕基因工程和新型疫苗等创新前沿和关键技术,加快重组单克隆抗体药物、抗体偶联药物、新型重组蛋白质药物、血液制品、干细胞技术与产品、治疗性疫苗和核酸药物、生物诊断试剂等新型生物技术药物的研发。加速基因工程、分子诊断、干细胞治疗、3D打印等重大技术应用,着力构建唾液基因检测、基因筛查、亲子鉴定等高技术含量医疗项目。

  持续实施“名院进东城工程”规划。尽快启用临沂市第五人民医院,打造带动周边辐射沂蒙的特色专科医院。启动建设河东区第一人民医院,加快临沂市中心医院河东院区建设,推进临沂市妇幼保健院新院区落地河东,支持河东康复医院、广济医院等民营医院发展壮大,集聚高品质医疗资源,让群众不出河东就能享受到市级医院的优质医疗服务。

  丰富养老服务业态。按照就近均衡原则,将全区特困供养老人集中到九曲、汤头和郑旺3处中心敬老院进行供养。支持临沂鲁商国际健康城、金秋阳光养老产业园等项目建设,深化医养融合,实现60%以上的养老院以不同形式为老年人提供医疗卫生服务。推进医疗与养老服务深度融合,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着力构建政府引导、社会参与的医养结合服务体系。深入开展居家养老服务活动,提升“互联网+养老”融合水平,做好数据对接和信息共享,健全居家养老服务网络。

  打造医养综合体。按照“医养结合、服务民生”的指导原则,携手北京大学医学部、中国中医科学院合作建设国内一流的医养综合体。为适龄老年人提供居家式养老服务,打造社会化医养结合的新模式。在老年大学周边区域确保覆盖满足周边乡镇群众的医疗、养老需求,让老年人享受高标准、高质量的晚年生活。

  发展智慧医疗新业态。以微医、康美药房等项目为龙头,把握互联网+产业浪潮,大力发展远程医疗、在线医疗和智慧医疗。实施全民健康保障信息化工程,强化公共卫生、计划生育、医疗服务、医疗保障、药品供应、综合管理等应用信息系统数据采集、集成共享和业务协同,发展基因检测、3D打印血型检测等科技型医疗技术,促进信息产业与健康产业深度融合。

  做强药品流通业。支持大中型药品流通企业向居民社区、乡镇布局和延伸,构建立体化区域药品供应体系。在药品流通、药品零售和药品工业及第三方药品等领域,积极发展B2B、B2C、O2O等形式的电子商务,创新药品流通商业模式和业态。

  深入推进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大力开发具有消费引领性的健康运动项目,构建健康运动产业生态圈。扶持建设公共运动场、多功能运动场、足球场、拼装式游泳池等室外健身设施。支持利用有条件的公园、广场、公共绿地及空置场所,利用好河流等自然资源,统筹推进公共运动场项目建设。建设体育场、综合体育馆、游泳馆、全民健身中心“一场两馆一中心”。重点发展路跑、骑行、汽摩、航空、垂钓等户外运动健康休闲产业,加强与温泉、疗养、老年大学业态的深度融合。

  以温泉资源为基础,在汤头街道布局医养产业园,大力发展温泉旅游、温泉养老、温泉疗养等相关产业。

  以丰富的医疗资源为基础,在九曲街道布局医疗产业园,大力发展智慧医疗、智慧药房、生物科技、综合医院、健康养老等相关产业。

  金融产业作为从事资金融通和信用活动的产业,主要包括银行业、证券期货业、保险业以及其他金融业态等,在现代经济中发挥着资金融通、资源配置、发现价格、管理风险等重要功能。做优做强金融业,对于保障、支撑、促进、引领新旧动能接续转换具有重要意义,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在山东省委省政府、临沂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下,近年来我区高度重视金融工作,持续优化金融环境,不断深化金融改革,大力推动金融创新,有力地助推了全区经济高质量发展。

  2018年,全区金融产业增加值为6.18亿元,增速为6.3%。银行业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为286.02亿元,区内保险公司(营业部)实现保费收入7.28亿元,全区小额贷款营运资本6.24亿元。2019年上半年,全区现代金融产业运行平稳,金融风险总体可控。实现金融业增加值3.57亿元。全区银行金融机构本外币存贷款余额分别达到402.07亿元、311.87亿元,同比增长13.31%、9.03%;区内保险公司实现保费收入5.64亿元,较去年同期保费收入上升21.7%;金融服务产业方面,7月份,“工业3·80升级工程”企业贷款额新增1.02亿元,“三农”贷款额新增3.67亿元。

  全区现代金融产业已经初步构建了以银行、证券和保险业金融机构为主体,地方金融组织为补充,类型多样、优势互补的金融组织体系,金融创新区建设已显雏形。截止目前,全区共有各类金融组织63家,其中银行11家,保险公司15家,证券营业部2家,地方金融组织35家(其中小额贷款公司5家,民间资本管理机构14家,民间登记服务机构2家,融资性担保公司1家,新型农村合作金融组织11家,典当行2家);各层次上市挂牌企业19家,主体发展总数居全市前列。金融市场秩序稳定,金融风险预警和防范工作机制运转正常。

  到2025年,现代金融产业成为我区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各类金融机构90家以上,金融业实现增加值20亿元以上,全区银行金融机构本外币存贷款余额分别达到600亿元、400亿元,区内保险公司实现保费收入12亿元。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明显提升,金融保障重大项目和重大平台建设力度加大,直接融资规模进一步扩大,保险作用进一步增强,新型金融服务加快发展。金融组织体系进一步健全,银行、证券、保险、信托、期货及各类新型金融机构加速集聚发展,区域性金融集聚区初具规模。金融生态环境更加优良,风险防控能力不断提升,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主攻方向

  鼓励和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积极向上争取信贷额度,盘活存量资金,改善资金供给,实现信贷投放的持续增长,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资金保障。积极引进外资银行和外地银行机构,壮大银行业金融机构队伍。积极创新和灵活运用各种贷款方式,加大对全市重点项目、骨干企业的资金供应,支持小微金融、农村金融、科技金融、绿色金融和消费金融发展,并保持贷款投放的连续性和针对性。

  按照“有进有出、动态调整、优化结构、夯实基础”的原则,调整完善拟上市挂牌后备资源企业数据库,对重点拟上市挂牌企业跟踪培育,梯次推进相关企业到境内外资本市场上市挂牌。支持已上市挂牌企业再融资,鼓励有较强实力的企业通过发行各类债券融资,拓宽投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和杠杆率。推动规模企业加快改制,妥善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提前做好对接资本市场基础工作。大力支持奥德集团全方位开展各类金融业务,适时引导开展银行牌照申请工作,鼓励城投集团等有条件的企业申办各类金融牌照,支持大林、三丰等一批信用等级高、核心竞争力强的企业进军资本市场,同时推进奥德和城投、天同等企业发行公司债券、企业债券等债务融资工具,鼓励城投加大基金、证券类企业的招引对接力度,支持企业运用股权、债券、商票等直接融资。

  积极推进保险市场组织创新,丰富保险经营主体类型。推动传统保险业务创新,鼓励保险机构根据实际,开发个性化、定制化的地方型保险产品。扎实做好保险业助推脱贫攻坚工作,开发针对性的扶贫保险产品,形成商业性、政策性、合作性的保险服务格局。加快发展养老保险、健康保险、责任保险,强化保险事故防范救助体系作用。推动信用保证保险和科技保险发展,积极开展“三农”保险,创新农产品目标价格保险、天气指数保险、收益保险等新兴保险产品。

  开展线下线上相结合的融资服务,协调推动地方金融组织在抵质押、财税、征信、诉讼等方面享受与金融机构同等政策,提高服务地方经济特别是小微企业和“三农”的意愿和能力。探索发展合作金融业态。推广新型农村合作金融试点工作经验,逐步扩大试点范围,稳妥有序推进实施,逐步建立起与农村经济相适应、运行规范、监管有力、成效明显的新型农村合作金融体系。积极推动商业金融、合作金融和政策性金融协同发展,更好地满足多层次金融需求。探索物流与供应链金融发展的新模式。规范发展互联网金融。鼓励金融机构规范拓展互联网业务,鼓励地方金融机构和地方金融组织在严控风险的前提下开展互联网金融业务,开展数字金融建设。积极争取国家、省、市绿色金融政策和项目支持,充分发挥金融在新旧动能转换、环境污染防治、乡村振兴、精准扶贫等重大建设工程中的重要作用。

  持续跟进金融科技发展趋势,探索推动大数据、区块链、量子通信、人工智能等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应用创新。鼓励金融机构利用新兴金融科技手段进行业务流程再造、产品创新和风险控制。支持金融科技公司参与金融机构改组改造,参与设立地方金融组织。规范互联网金融业务运作、技术应用和产品创新。支持具备条件的地区建设金融科技产业集聚区。探索组建河东区金融机构金融科技合作联盟。

  改善金融法治环境,贯彻落实《山东省地方金融条例》,健全地方金融执法队伍,依法严厉打击信用、恶意逃废债务等金融违法犯罪活动,维护金融秩序和社会稳定。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建立地方金融组织信息综合服务平台,积极与全国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公共信用信息平台相衔接,实现地方金融数据资料共享。加快小微企业和农村征信数据库建设,提高建档率。构建社会信用联合惩戒机制。大力发展征信和信用评级机构,培育现代信用服务市场。规范发展P2P、网络小贷等网络金融活动。

  在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双主体运营管理下,以创新人才战略为引领,不断聚集各类基金和人才。成立人才招聘中心,捜集整合区内企业的不同需求,统一发布招聘信息,组织招聘活动,按照企业需求对应聘人员进行初步筛选,降低企业的招聘成本。成立创新区基金人员培训中心,制定专项培训计划,统一聘请优秀教师,为金融一线员工提供各种形式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服务。通过输送优秀员工到国内外金融机构进修学习、异地金融机构互相挂职,培养具有深厚业务功底的技术骨干。

  完善金融运行监测机制,加强信息采集和监测预警,及时全面准确掌握金融风险状况。加强对担保圈、融资平台、房地产和产能过剩行业等重点领域的风险排查,密切关注经济结构调整和过剩产能化解过程中出现的各类风险隐患。逐步加大对新业态、跨部门、跨行业、跨市场金融风险的监测预警,提高跨界金融活动的监测能力。建立金融机构(组织)稳健性评估制度。坚持“打早打小”,切实防范并有效打击各类非法集资活动。

  顺应金融混业经营趋势,推动金融监管创新,探索建立功能监管、业务监管和机构监管相协调的金融监管体制。建立健全规范高效、覆盖完整的地方金融监管体系,逐步依法将地方金融主体纳入监管范围;完善信息报送、现场检查、高管约谈、非现场监管等事中事后监管制度;推进行业标识、合同文本、服务标准、会计核算等行业标准一体化。

  以滨河东路和北京东路金融走廊为基础,布局以银行业等金融核心产业为主的核心办公区、支撑产业区,以及配套的综合服务区、高档住宅区、休闲娱乐区、教育研发区等功能区。

  全区拥有3家省级以上技术创新平台,产品涉及汽车零部件、工程机械零部件、仪器仪表、新型建筑机械、农机关键设备等行业。拥有奥德天一智造、新达重工、天一电子、天元建设机械、启阳液压、天海高压容器等一批骨干企业,具有一定的产业发展基础。其中,工程机械配件、千斤顶、汽车刹车线等产品在国际国内市场具有较大影响力,具备承载高端装备产业发展的基础优势。近年,全区已吸纳11家工业企业入驻,机械铸件、液压油缸、工程机械等齐头并进发展格局基本形成。

  加快传统装备制造业向中高端攀升,积极发展新兴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智能制造产业,加快智能制造和高端装备联动发展的先进制造业。通过招引和实施一批重大战略项目建设,力争在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取得突破,显著提升产业层次和发展水平。

  注重关键零部件研发,突破汽车、工程机制造关键技术与装备引进,延长产业链条加快向整机、整车、成套设备制造方向发展。壮大智能燃气设备的生产规模,建设奥德智能制造产业园,推动仪器仪表行业与物联网深度融合,加快发展智能仪表。重点突破关键智能技术、核心智能测控装置与部件,开发智能基础制造装备和重大智能制造成套装备。

  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关键是掌握核心技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技术和创新能力。在国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积极自主创新促进民营和外资企业国有化,带动我区传统制造业的转换升级。还要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合作,加强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充分利用全球创新资源,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掌握相关知识产权,强化科技创新,提升高端装备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

  我区要振兴和发展装备制造业,必须推进装备制造产业的改革使企业多元化的发展,这样才能激发企业的活力。当前要围绕着我区装备制造业的优势和劣势等方面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加大企业间的重组与兼并的力度,建立更大的装备制造业体系。压缩过剩的、落后的生产能力,加大严重亏损企业且发展前景不佳企业的破产、退出力度。

  提高工程机械的智能化水平,在单机集成化操作与智能控制技术,智能监控、监测、预报、远程故障诊断与维护技术,以及基于网络的机群集成控制与智能化管理技术等方面做好新产品的开发与生产,推动全区工程机械产业升级发展。丰富产业链条,提高工程机械装备的配套率,着力加快高端液压件、四轮一带配件、液力变矩器等工程机械配套件产品的研发生产,补全工程机械产业链缺口。

  提升农业机械装备的智能化,应用数字网络、人工智能、远程控制等先进技术,大力开发新型汽油机、柴油机、大功率拖拉机、联合收获机械等智能化农业装备整机品种,实现故障及作业性能远程监测、实时诊断和自动控制。建设精量植保农业装备产业集群,发展无人机及智能化大田机动宽幅施药装备、水田植保机械、果园和蔬菜植保设备、多功能喷施装备、节水灌溉与水肥一体化装备等。

  加快机床业发展,大力发展数控机床、大型加长车床和大型精密数控管子螺纹车床,鼓励建设新型数控立/卧式加工中心及复合加工中心、高速龙门镗铣床、大型伺服压力机等,开发和推广应用精密、高速、高效、柔性并具有网络通信等功能的高档数控机床、基础制造装备及集成制造系统。在焊接、组装、巡检、包装、喷浆、探矿等领域大力发展高精度、高可靠性高端工业机器人。加快建筑机械、食品包装机械、纺织服装机械、节能环保机械、钻探机械、木业机械等专用设备以及数控机床、AGV无人运输车、高效低排放燃气锅炉等通用设备产业优化发展。

  推动液压行业快速崛起,建设中高端液压产品生产基地。提升工程机械液压油缸、载重车用液压油缸的制造能力和水平,打造河东液压油缸产业集群,实现油缸企业对外扩张发展,逐步扩大国内工程机械油缸市场份额。大力发展轴承类产品,提高产品质量和市场占有率。逐步扩大变速箱、驱动桥在市场的优势地位。大力发展精密铸造,使产品不断向高端和节能环保方向发展,努力建成区域铸造中心。

  以凤凰岭街道为基础,打造金科临沂智能制造科技城,重点发展工程机械、智能农业、特色机械、智能制造等高端装备制造。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和新能源新材料产业为先导与前瞻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将成为带动河东区经济结构转型的强大动力,对调整经济发展结构、提高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示范作用,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为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提供了发展机遇。我区具有丰富的地热能、太阳能以及生物质资源优势,新能源产业是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益好的清洁产业,新材料产业则是知识技术密集、物质资源消耗少的先导产业。新能源新材料产业为全区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绿色低碳工业经济注入“绿色动力”。

  我区于2016年建立中国临沂五金网、曙光星云等著名云服务企业与河东合作,信息产业开始起步。2017年成立临沂城市云大数据有限公。

友情链接: 整体厨卫有限公司